Friday, November 24, 2023

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

 第一次在IPOD上看CNBC的mad money时,我就在想这个节目是怎么拍的,一个主持人不断的接打进来的热线,然后逐个点评热线里的股票,并且在一分钟的回答里观点极其明确:Buy,buy,buy or sell,sell,sell...我当时的想,要么这个片子是录播的,要么这个主持人也太牛了,怎么说美国也有超过6千只上市的股票,他就不怕热线的某只股票自己没听说过?即便是录播的,这么鲜明的观点是什么人才敢说出来啊?这个人就是Jim Cramer。于是在书店里逛的时候,忽然发现封面上的那个人就是这个疯狂的主持人,在仔细看介绍才知道,这个人的故事值得一读。


Jim算是很传奇的人物了,天生的股票灵感,大学里便接到50万的炒股委托,而后作sales,仍然不断地荐股,并且自己的推荐比Goldman的研究报告还要好;而后成立了自己的对冲基金,其实就是炒股,也没什么技术含量科研,就是要挖掘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赚钱,赚钱,buy or sell,对冲基金里干了十几年,业绩都挺好,中途也赶上4次股票崩盘,可以说逃掉了3次,第三次的时候遭遇了差点挂掉的撤资。同时这哥们还不断的给各种媒体写股评,上电视去股评,还搞了一个股评的网站,这个网站居然还在互联网泡沫的时候镇的上市了,而后某一天,45岁的时候,退休。基金还好,网站也好,媒体也好,这个时候退休,他自己更好了,于是一切都更美好。

Jim可以说是个短线炒作的高手,并且超短线抄了十四年,还能业绩很好,我总觉得大部分的短线操作靠运气,最后他也想这么说;可能巴菲特就不觉得如此了,如果他们两个人坐在一起的话,辩论以下应该会很有意思。股市里有太多的股市可说,起码把巴菲特和Jim相比来看,不同的操作方式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巴菲特做长线,搞价值投资,悠闲而又幸福,节奏不用很快,机会不到就等等,价格不够就等等,哪怕亏了也在等等,不急,毕竟是好东西便真会好起来,于是巴菲特就这样优哉游哉,转眼自己都80了还乐在其中;而Jim则完全不同,炒短线,纯粹投机,于是每天都忙的要死,三点钟就要起来去上班,看新闻写新闻等等,节奏一定要很快,否则就会输钱,输钱了就会砸东西,键盘显示器桌子无一幸免,机会总有只要市场波动,于是因为市场机会便不断地取消休假,一连取消十五六个,没有家庭生活,整天就担心自己会输钱,想法设法去赚钱,还要比昨天更多,于是就这样一直忙一直忙,直到自己45了,退休,干点别的,越来越输不起了。我不知道Jim如果要去做长线的话,会怎么样,凭这种聪明,我想他一定不会差,于是他很可能也和巴菲特一样在股市里挣一辈子钱,也为别人挣钱。价值派和技术派向来都势不两立,价值不一定总能work,但大多数的情况是work的,投机也没什么不好,但至少投资比价值投资要累。

Jim的网站故事也蛮有意思的,我想这应该是我听到的最坏的情况了。一个酒鬼去做CEO,然后什么都不作,甚至不去上班,只是烧钱;一个投机家去做CEO,唯一的一件事是把公司上市了,又差点要收购别人把自己搞破产。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那个真正疯狂的时代,比07年中国的股市还是要疯狂几十倍的,甚至Jim这种大投机家都开始叫嚷说股票没有价值,哈哈,但Jim还是在不断买卖,毕竟市场喜欢这样,这样子能赚钱。看看那个时代赶流行的人还是蛮有意思的,我们现在都也不乏这样的人,web2.0赚钱就去搞个2.0,挖煤赚钱就去搞个煤矿,PE基金火了就去搞个PE基金 ...也挺好,但总觉得缺点什么。

Jim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人的全部。法学毕业,喜欢新闻,搞了金融,还设计了互联网,最后退回到媒体...人一生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的选择,把能发挥自己特长的东西当作主业,并且坚持下去,多年过去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所有的一切都会成功,除了自己不断变老会是件比较失败的事情之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