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貿易戰列車突然緊急煞車,華爾街盛傳與美債遭拋售劇烈震盪脫不了關係。(照片來源/網路截圖)
川普總統自上任以來,以其強硬的經濟政策席捲全球,尤其是「對等關稅」策略,試圖重塑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然而,美東時間2025年4月9日,這場關稅戰卻突然踩下煞車,背後原因直指美國經濟的致命弱點——美國國債。隨著日本、中國等主要債權國紛紛減持美債,美國債市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一「阿基里斯腱」正威脅著美國經濟的穩定與全球金融市場的平衡。
關稅戰的短暫狂飆與急轉彎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一經推出,立即引發全球市場震盪。對多國加徵10%至104%的關稅,旨在保護美國製造業、增加財政收入,並重振國內經濟。然而,這一策略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後果:全球供應鏈陷入混亂,貿易夥伴國迅速反制,美國國內通脹壓力加劇。更嚴重的是,美國國債市場出現劇烈波動,作為避險資產的美債遭到拋售,殖利率飆升,迫使川普政府在市場預期進一步升級時,宣布暫緩部分關稅措施,為期90天。
這一政策轉向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美國國債市場動盪的直接結果。2025年,美國面臨9.2兆美元國債到期,其中6.5兆美元集中在6月,這一龐大的再融資需求讓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激進政策的風險。與此同時,日本和中國等主要債權國的拋售行為,進一步加劇了美債市場的不確定性。
美國國債:經濟的阿基里斯腱
美國國債被喻為美國經濟的「阿基里斯腱」,既是其支撐全球金融霸權的基石,也是潛在的致命弱點。截至2025年,美國國債總額已突破36兆美元,相當於GDP的130%以上,每年利息支出高達1.2兆美元,幾乎佔據聯邦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如此龐大的債務規模不僅限制了政府的財政靈活性,也讓美國經濟對全球資本流動與投資者信心極度敏感。
川普政府原本寄望通過關稅戰增加財政收入,緩解國債壓力。然而,這一策略卻適得其反。關稅引發的貿易緊張局勢導致全球市場避險情緒升溫,資金並未如預期流入美國債市,反而因不確定性增加而拋售美債,推高了殖利率。更高的殖利率意味著政府與企業的借貸成本上升,進一步加劇財政壓力,形成惡性循環。
日本、中國的拋售潮:美債市場的警鐘
美國國債的持有結構加劇了這一危機的嚴重性。約25%的國債由外國投資者持有,其中日本和中國是最大的債權國。然而,隨著關稅戰升溫,這兩個亞洲經濟大國的投資者開始減持美債,對美國債市構成直接衝擊。
中國作為持有約7600億美元美債的世界第二大投資者,中國在貿易戰中的角色尤為關鍵。市場傳言稱,中國人民銀行正通過拋售美債向美國施壓,以回應川普的關稅政策。歐洲大型債券對沖基金指出,中國將金融作為武器的可能性「並不奇怪」。事實上,中國自2022年以來已逐步減持美債,持倉降至13年來最低。若這一趨勢持續,美國債市的流動性將面臨更大挑戰。
日本作為全球最大的美債持有國,日本的動向同樣引人注目。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近期日本投資者以美債為中心的外國債券淨賣出額達到約2.5萬億日元(約合170億美元),創下五個月來新高。三菱UFJ信託銀行紐約分行分析師橫田裕矢表示:「日本投資者也無法繼續持有美國國債,拋售動向正在顯現。」這一轉變部分源於對川普政府強硬經濟與外交政策的擔憂,部分則反映了日本國內對全球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的避險需求。
全球投資者的退場:不僅是中日兩國,全球範圍內對美債的信心也在動搖。市場傳聞稱,亞洲多國央行可能在即將到來的10年期美債招標中「停止投標」。與此同時,管理歐洲富裕階層資金的英國投資公司透露,自年初以來已應客戶要求出售數千億日元的美國資產。這種「遠離美國」的氛圍正擴散至全球,進一步加劇金融市場的緊張情緒。
關稅戰的風險與國債的連動效應
川普的關稅政策雖然短期內可能帶來稅收增長,但其長期影響卻可能削弱美國經濟的根基。首先,關稅推高進口成本,導致國內物價上漲,通脹壓力加劇。這不僅影響消費者購買力,也可能迫使聯邦儲備系統收緊貨幣政策,進一步推高債券殖利率。其次,貿易戰引發的全球經濟放緩將減少對美國出口的需求,損害企業盈利能力,進而影響稅收基礎,惡化財政赤字。
更重要的是,國債問題與關稅戰的交互作用正在放大系統性風險。日本和中國的拋售行為不僅推高了美債殖利率,還引發市場對美國償債能力的質疑。標準普爾早在2011年便因債務問題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若美債拋售潮持續,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可能動搖,進而影響美國在國際金融市場的霸權。
踩煞車的背後:權衡與挑戰
川普政府選擇暫緩關稅,顯示其已意識到國債問題的緊迫性,尤其是日本和中國拋售美債所帶來的壓力。通過為市場降溫,政府試圖穩定債市情緒,避免殖利率失控。然而,這一妥協並非長久之計。美國國債的結構性問題——包括高福利支出、稅收不足與持續赤字——並未因關稅暫緩而消失。隨著2025年債務到期高峰臨近,政府必須在刺激經濟與控制債務之間尋找平衡。
對川普而言,關稅戰的初衷或許是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但其激進策略卻意外暴露了美國經濟的脆弱性。國債問題如同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限制了政策選擇的空間。未來,美國需要在全球貿易談判中採取更務實的態度,同時推動國內財政改革,才能真正化解這一「阿基里斯腱」帶來的威脅。
川普關稅戰的突然煞車,表面上是對市場動盪的回應,實則折射出美國國債這一深層危機的影響。日本、中國等主要債權國的拋售行為,為美國債市敲響了警鐘。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財政健康不僅關乎自身,也牽動全球經濟的脈搏。在國債規模持續攀升的背景下,任何激進的政策都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
對美國而言,解決國債問題不僅是經濟挑戰,更是對其全球領導力的考驗。而對世界其他國家來說,美國的這場關稅風波無疑是一記警鐘,提醒各國在不確定的時代中謹慎應對,尋求合作而非對抗的出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