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诈骗,舆论场曝光度最高的是缅甸甚或泰国“噶腰子”的传说,传来传去,大多是捕风捉影。
但在我们身边,无孔不入的诈骗还是针对老人的:保健品、社保代办、以房养老、冒充公检法、抽奖中奖、免费旅游、理财陷阱、原始股投资……花样之多,套路之深,堪称中国乃至全球骗局博览会。
甚至有些骗局并不算违法。比如说无数老人中招的保健品,就是一个灰色地带,至多算是一个虚假宣传。老人求长寿心切,花的又是自己钱,保健品公司明码标价,儿女再不爽,又能怎么样?
老人为何如此容易中招?
最重要的原因,老人有钱,奇货可居。城市退休老人不仅手上有存款,有房子,还有一笔源源不断的退休金。对于骗子而言,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目标用户,焉能不全力谋之。
其二,老人各有各的执念。有的老人退休后,最关注的就是所谓长寿养生,这自然是人之常情,但养生界本就是中西夹杂百家争鸣,各种玄乎的传说大行于世,再加上现在有社交媒体,很多伪科学和保健品神话也有了传播载体。
儿女们明明知道是假的,但你要去和老人争辩,往往不是对手。老人早就借助各种宣传,具备了极深的“理论素养”,能说得让你理屈词穷。
还有一种执念是“理财”。中国老人特别喜欢谈论理财,张口闭口就是“现在通胀严重,不理财钱就值钱了”,你想反驳,却发现人家这话似乎说得也没错。几乎每个老人都听说了各种版本的暴富神话,什么原始股,什么必买好房,什么免费养老,他们特别容易相信这世界上有免费的午餐。
特别是,很多理财项目也说不上是骗局,只是说高风险,或者性价比极低。但还是那句话,老人花自己的钱,相信自己的相信,儿女又能如何?你去劝阻他,父母很不屑地对你说:你们买房的首付还是我们赞助的,你们的股票基金亏了那么多,有什么资格来指导我们……
其三,老人的自信与尊严。坦白说,很多城市老人在退休前往往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职业成就,在经济上对儿女往往又是馈赠方,在心理上本就处于居高临下的姿态。他们认为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远比儿女强,吃过的盐比儿女喝过的水还多,很多陷阱往往就出自老人们引以为傲的人际关系网络。
而儿女呢,劝阻时往往会口不择言,过于贬低老人的社会经验和“智商”,这反而会激发起老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或者说,自尊心。他们一生的成就和尊严都来自于自己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网络,到老了,又因为这个破财破家,倒也算是“自我得之,又自我失之”;他们宁愿瞒着儿女吃哑巴亏,也不愿意在儿女的批判下,看着自己一生的尊严被无视与践踏。
其四,亲情竞争。以我的观察来看,很多销售(骗子),特别是保健品一类的,往往都是以嘘寒问暖突破老人的心防,有的上门给老人修这修那,帮忙采购东西,听老人痛诉革命家史少年情史,过年过节过生日打一个感人至深的电话,叔叔阿姨甚至干爸干妈常挂嘴边。
对于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这种以商业为内核的亲情简直是及时雨;而对于那些儿女就在身边的老人而言,他们更是可以作出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对照:儿女对自己的关心还不如一个卖保健品的知心人。
在这个问题上,儿女出面干涉,反而会让本就心生不满的老人更加产生逆反心理:你们不关心我也就罢了,现在有人来关心我,你们还不让。你们不就是怕我的钱给别人不给你们吗,谁对我们好就给谁。
老人为何如此容易中招?
最重要的原因,老人有钱,奇货可居。城市退休老人不仅手上有存款,有房子,还有一笔源源不断的退休金。对于骗子而言,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目标用户,焉能不全力谋之。
其二,老人各有各的执念。有的老人退休后,最关注的就是所谓长寿养生,这自然是人之常情,但养生界本就是中西夹杂百家争鸣,各种玄乎的传说大行于世,再加上现在有社交媒体,很多伪科学和保健品神话也有了传播载体。
儿女们明明知道是假的,但你要去和老人争辩,往往不是对手。老人早就借助各种宣传,具备了极深的“理论素养”,能说得让你理屈词穷。
还有一种执念是“理财”。中国老人特别喜欢谈论理财,张口闭口就是“现在通胀严重,不理财钱就值钱了”,你想反驳,却发现人家这话似乎说得也没错。几乎每个老人都听说了各种版本的暴富神话,什么原始股,什么必买好房,什么免费养老,他们特别容易相信这世界上有免费的午餐。
特别是,很多理财项目也说不上是骗局,只是说高风险,或者性价比极低。但还是那句话,老人花自己的钱,相信自己的相信,儿女又能如何?你去劝阻他,父母很不屑地对你说:你们买房的首付还是我们赞助的,你们的股票基金亏了那么多,有什么资格来指导我们……
其三,老人的自信与尊严。坦白说,很多城市老人在退休前往往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职业成就,在经济上对儿女往往又是馈赠方,在心理上本就处于居高临下的姿态。他们认为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远比儿女强,吃过的盐比儿女喝过的水还多,很多陷阱往往就出自老人们引以为傲的人际关系网络。
而儿女呢,劝阻时往往会口不择言,过于贬低老人的社会经验和“智商”,这反而会激发起老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或者说,自尊心。他们一生的成就和尊严都来自于自己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网络,到老了,又因为这个破财破家,倒也算是“自我得之,又自我失之”;他们宁愿瞒着儿女吃哑巴亏,也不愿意在儿女的批判下,看着自己一生的尊严被无视与践踏。
其四,亲情竞争。以我的观察来看,很多销售(骗子),特别是保健品一类的,往往都是以嘘寒问暖突破老人的心防,有的上门给老人修这修那,帮忙采购东西,听老人痛诉革命家史少年情史,过年过节过生日打一个感人至深的电话,叔叔阿姨甚至干爸干妈常挂嘴边。
对于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这种以商业为内核的亲情简直是及时雨;而对于那些儿女就在身边的老人而言,他们更是可以作出一个非常简单直接的对照:儿女对自己的关心还不如一个卖保健品的知心人。
在这个问题上,儿女出面干涉,反而会让本就心生不满的老人更加产生逆反心理:你们不关心我也就罢了,现在有人来关心我,你们还不让。你们不就是怕我的钱给别人不给你们吗,谁对我们好就给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