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18, 2024

止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如何明智决策?

Here is the link.  

这本书的名气不小,它被誉为交易心理学的里程碑之作,投资人必读的经典书目之一。它也是纳西姆·塔勒布代表作《黑天鹅》的灵感来源之一,被塔勒布本人誉为是“投资理财书中的珍稀之作”。这本书出版的时间也很早,1994年就已经出版了,在美国这么多年一直很畅销,也获得很多商业图书的大奖。

一提起投资,我们大多数人自然而然会想到怎么赚更多的钱,如何才能达成这个目标呢?其实无非就是两种方式,一是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让自己赚更多的钱;二是复盘别人失败的教训,减少自己的亏损。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一种,就是学习别人投资成功的经验,想要复制胜利。但是,这本书就说,想投资挣钱,大多数人选择的方法其实都错了。要想在投资这场游戏中取得成功,更重要的并不是从成功中学习经验,而是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这本书的作者用亲身经历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具体什么意思呢?咱们后面细说。

这本书的作者叫吉姆·保罗,他是摩根士丹利首位负责国际能源部的副总裁,曾担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董事与执委会委员。他在期货交易业界纵横近25年,先后从事过散户经纪、场内交易员、研究部主管等工作。当然,这些名词你不懂也没关系,总之,这个人经历非常丰富。正是因为经历丰富,而且很成功,所以免不了这个人就会变得有点自大,直到有一次,他在一次投资中败得一派涂地,整个人的声誉也严重受损。这个亏损有多大呢?他累积15年的投资胜绩,在短短75天内就赔掉了100万美元。经历这次失败之后,这位作者痛定思痛,和另外一位同事以亲身经历为背景,撰写了这本书,也就是你正在听的这本《止损》。其实,这本书的中文译名叫《止损》,但是它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应该叫做“我在损失百万美元后学到了什么”。

接下来,我会分三个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我会先给你讲讲作者的故事,给你说说为什么在投资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比从成功中学习经验更重要?

第二部分,我们再来说说,小亏损是如何演变为灾难性的大损失的?

第三部分,我们来说解决方案,如何避免陷入心理陷阱,减少损失?

Image


好,咱们先说第一部分,从作者的出身说起。

作者吉姆·保罗,他出生在一个美国乡下的普通家庭,家里并不富裕,他很小就知道钱很重要。因为只有赚到钱,才能买得起好东西。9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在乡村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当球童。也是这份工作经历让他看到了有钱人的生活,那些有钱人他们开着敞篷跑车,载着那些漂亮的戴着雪纺头巾的女孩,用着最好的高尔夫球杆。那么,这些打高尔夫的有钱人跟场外,也就是像作者这些捡球的球童,他们的分别到底在哪呢?作者发现,所有这些有钱人都有个共通点,他们普遍都读过书,至少上过大学。而且,他也发现那些高收入的工作都需要高学历。也就是说,要想赚到更多钱就要接受更高的教育。

明白了有钱人圈子里这个游戏规则之后,作者的目标就很清楚了,就是上大学,于是他一边工作赚钱,一边努力学习,直到被一所有名的大学录取。在学习过程中,他更加确信所有的事情总有一套游戏规则,只要知道规则是什么,跟着规则走,这个时候我就可以付出最少努力,只做好那些非做不可的事,但是我能获得一个非常好的结果。就像考试,只要拿到“C”就能通过,所以他的成绩大多恰好只是“C”。

作者也一次次实践中证明,所有的成功都符合这一条,那就是可以复制的,只要我找到成功背后的这条游戏规则,然后照着做就行了。后面的事情,估计你可能也猜到了。一次次的成功经验让作者越来越自信,他开始隐约觉得自己和普通人就是不一样,比如,一个纸牌游戏,他之前根本没玩过,但是,仅仅就因为把游戏规则摸得特别熟,结果一场游戏下来赢得盆满钵满,足足挣够了7个学期的学费。而且这个作者平时也很少上课,只是在考试前一天读完一本书,他就能考个“A”,但是跟他一起玩的那些朋友却一个通过的都没有。也正是这些事情让他越发自信,他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手到擒来。

毕业之后,他进入了军官培训学校,同样把入伍训练和军官培训看作一场游戏,遵循这场游戏的规则。直到课程结束的时候,他成为荣誉毕业生。后来,他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试验场担任教官,成为第一个当上总教官的少尉。总之,就是一路都特别顺利。而且在一路晋升的过程中,他又不断引起周围人的重视,尤其获得了长官的赏识。结果在年仅23岁的时候,吉姆·保罗就获得了不得了的成就。这个成就有多高呢?说一个例子,你感受一下,就是当时所有的军队都有一个核心的秘密,就是负责核子武器的储存,吉姆·保罗年仅23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这份最高机密,你可以想象一下整个军队对他有多器重。

你看,这些经历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想都不敢想,吉姆·保罗肯定算得上是一位成功人士了。当然,这些成功也更加固了他的信念,他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比平常人更优秀。之前我们也说过,赚钱这个目标是他从小就惦记的,他考大学不就是为了赚更多的钱吗?但是,他此时此刻身在军队里,就算获得重用,毕竟薪水不是很高。所以,接下来,你可能也猜到他会怎么做了,他选择了退伍,重新考了大学,而且这次要考一个专门跟钱打交道的专业,他选择了工商管理学的硕士,也就是这个时候,他立志要做一位股票经纪人。

在这顺便说一句,在成为股票经纪人的路上,还有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又让吉姆·保罗又一次确信只要自己掌握游戏规则,那就无往不利。是个什么事呢?就是吉姆·保罗在券商公司面试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特别难的考题。这个考题到底有多难呢?我们也不细说了,总之,这个考试的名字叫作明尼苏达价值倾向性测验,这个测试机制很复杂。有没有捷径呢?吉姆·保罗就去查了一圈,结果发现这个捷径是有的。他在书店里找了一本书,叫作《大脑观察家》,书里记载了好多测试背后的理论依据,脑科学的那些实验数据。吉姆·保罗就凭借把这本书研究的特别透,于是在整个明尼苏达价值倾向性实验测试中顺利通过,得了一个很高的分数。

总之,吉姆·保罗很顺利地拿到了这份工作。有了这么一个好的起点,吉姆·保罗顺利地进入了他梦寐以求的证券交易市场,进去后更是如鱼得水,他的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驶入了人生快车道,事业一路飙升。

好,说到这,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其实,说了这么多,我们不外乎就是讲了一个从底层逆袭,一路走向人生巅峰的励志故事。当然,这只是故事的前半段,真正的转折马上就要发生了。就在作者觉得自己已经到达人生巅峰的时候,他的人生发生了一个巨大转变,就是交易市场上木材的价格开始暴跌,他经手的单子的成交量也一下下降了八成多。与此同时,他正在经手的其他方面的市场,他刚才经历的不是木材市场吗?他经营的那些其他的市场,比如黄豆市场,行情也急转直下。结果,接下来就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他赔光了整整150万美元,把15年来挣的所有钱赔得一干二净,而且他不仅被经纪公司清算了账户,还被扣押了所有资产,这就意味着过去那些年他打拼的所有成果,在这一刻化为乌有。积累的所有财富,几乎在一夜之间蒸发。

还记得咱们之前说的吗,吉姆这个人,最擅长的就是总结规律。于是,他就想既然自己的投资策略失败了,怎么办?咱们再总结一下规律,干脆看一下别人是怎么做的?然后总结出一套成功的规律。结果这一看可不得了,投资成功的规律是什么?答案是,没有规律。每个人说得都不一样。

比如,投资界的大佬,投资31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的约翰·坦普尔顿,他曾经说过“投资要分散化”,也就是鸡蛋不要装在同一个篮子里。但是,另外一位也特别厉害的证券交易员,跟咱们刚才说的这个人可以说是不相伯仲,这个人叫威廉·奥尼尔,他就说过“分散化只是一种避险的无知”。你注意,刚才说投资要分散化,但是紧接着,有人就告诉你说,投资不要分散化,而且还不止一个人说过这个话。比如,那个如雷贯耳的,被称为“股神”的巴菲特,他就说过,你的投资要集中,不要分散。你看,不管是告诉你投资要分散,还是要集中,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很成功。那你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换句话说,怎么让投资成功?这件事可能根本没有确切可循的规律。那怎么办呢?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尔说过一句话:“事实的反面是谬误。但一个深刻的真理的反面很可能是另一个深刻的真理。”这句话其实有点道理。这个时候,吉姆·保罗就是这么做的,他采取了一套跟之前截然相反的观察角度。之前,他不是一直在总结那些成功的经验吗?那这回他索性调过来,把关注点放在那些投资亏损,那些失败的案例上。结果有个惊人的发现,就是所有那些专家对赔钱的看法居然惊人的一致。换句话说,学习成功的经验不一定能让你成功,这是不确定的,但是那些导致失败的问题却一定会让你失败,这是确定的。

既然这件事是确定的,那我们干脆就抓住这个确定性,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失败。

Image


吉姆·保罗在复盘这些失败案例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大多数失败并不是外界环境原因导致的,而是我们内心的主观因素造成的。
接下来,第二部分,咱们就说说,这些心理因素,是怎么导致投资失败的?
我们都知道,不管做什么生意,总会有亏损发生,这是客观事实。但是,知道是一回事,从内心里真正接受它又是另一回事。那些身处交易市场中的人,总是很难认赔,因为他们往往会把赔钱看成是自己的“失败”“无能”或者是“错误”;与此同时,他们会把盈利看成“成功”或者“正确”。在这本书里,作者就把损失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外部损失,这是客观存在的,比如输了游戏、输了比赛,投资亏了钱,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含义。而另一种,跟外部损失相对的,作者把它称为内部损失。什么意思呢?这就和我们的心理因素有关了。比较常见的,像失去自我控制、尊严、爱、理智,它纯粹由我们的个人经验界定。比如,同样是股票亏了100块钱,但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对有的人来说,那可能也就是一顿饭钱,不痛不痒,不当回事;但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这100块可能就是好几天的饭钱,这个损失太大了,心里过不去这道坎。你看,这种情绪上的主观感受,它就是一种主观损失。
当外部损失转化为内部损失,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客观损失转化为主观损失时,很多人可能就难以接受亏损的结果。市场投资中的亏损往往都会经历这个转化过程,亏了钱,这只是客观损失,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你可能无意识就带入负面情绪,认为亏损是一种失败,是一个错误。这些内在亏损往往会让我们作出情绪化决策,最后让小亏损变为难以挽回的灾难性亏损。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客观的市场亏损转化为内在损失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先搞清楚这种转化是怎么发生的。作者发现,这个过程和人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过程非常相似,他参照病人得病后,获悉病情的五个心理阶段,把内在亏损也分成了五个阶段,咱们来仔细看看。
首先,当市场亏损时,交易员会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像绝症患者听到噩耗之后,会突然变得手足无措一样。然后,就进入到第一阶段,否定。这个阶段他会否认行情可能会越来越糟糕,认为未来趋势仍然会向好,交易总是有利可图,依然可以继续下注。但是,他却不敢坐下来算算自己到底赔了多少。就像得知病情的病人第一时间往往会否定确诊结果一样。当再也无法否认这个事实时,那么就会进入了第二阶段,愤怒。他们可能会对家人发火,或者咒骂市场。就像有些病人不得不接受患病这个事实后,会产生怨恨情绪,觉得为什么病痛偏偏找上了自己,然后将愤怒投射到医生、护士或是家人身上。接下来,第三阶段,就是讨价还价。投资者开始妥协,只要行情回升,这场交易不赔本,就一定马上平仓离场。就像病人向上天祈祷一样,希望将那个必然要来的结果尽可能推迟。然后,就进入到第四阶段,投资者对于赔钱会感到沮丧,甚至陷入抑郁,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甚至会对所有事都不再感兴趣。最后,还是不得不面对无法逃避的现实,认赔出场。就像病人接受必然的结果一样。
在投资中,这种外部损失向内在损失的转化,比一场球赛、一场赌局更容易发生。为什么呢?你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像球赛、掷骰子这类事件,都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一旦比赛结束或是骰子不再转,就意味着一切都结束了。这些个别事件造成的损失也很明确,结果就摆在那,输了就是输了,你没办法按自己的意愿任意解读。但是,投资不一样啊,它是一个连续过程,参与者必须不断地作出决策,而且不管什么决定都会影响到是赚是赔。在这个过程中,你完全不知道未来会向哪个趋势发展,究竟什么时候会结束。你可以不承认它是个损失,坚持认为未来就是会赚钱,然后不断加码下注。可是,这种情绪化的决策往往会让亏损越来越大。
那如何才能减少亏损、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呢?方法说起来简单,就是避免被情绪控制,作出不理性的决策。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那些误导我们作出不理性决策的心理谬误了。作者在书里一共介绍了六种,这里我挑选了其中最常见的三种,跟你仔细说说。
第一种心理谬误叫“蒙特卡罗谬误”,它也有个通俗的名字叫“赌徒谬误”。这个词你可能听说过,最早把这个词引入到投资界的人之一,正是本书的作者吉姆。“赌徒谬误”说的是人们总愿意相信在一系列随机事件发生之后,再次发生同样事件的概率会大大降低。说起来很抽象,简单说,就是我们通常认为连续的成功之后,必定会有一次失败,反过来也是一样,在连续的失败之后,必定会有一次成功在前面等着我们。但是,事实是这样吗?并不是。很多事情是连续、随机的独立事件。也就是每个过程都是随机的,而且彼此是独立的。比如,你掷一颗骰子,第一回扔出一个“1”,并不意味第二回你扔出“1”的概率就会变低。你完全有相同的概率,再扔出一个“1”。再之后,你每一把扔骰子,扔出“1”的概率都是一样的。这彼此之间是独立随机事件,前后毫不相干。这是第一种心理谬误,叫作赌徒谬误。
第二种心理谬误是我们的乐观预期。我们通常认为发生好事的概率,一定比坏事的概率要大。举个例子,假如说中彩票的概率和被闪电击中的概率,这两者的概率到底哪个大?很多人通常会想,好像应该是中彩票的概率更大,但其实,这两者的概率是差不多的,几乎都是万分之一。
第三种心理谬误是我们常常会低估那些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也就是,一件事它发生的概率非常小,我们通常就会认为这件事永远不会发生。但是,请注意,小概率,不等于零概率。比如,你打扑克的时候,你发现自己拿到了一副牌中的所有黑桃。这件事虽然很罕见,但很多经常打扑克的人,可能真的遇到过这个情况。因为从概率上看,拿到任何一手牌的概率都是相同的,小概率不等于零概率。
Image

说到这,相信你也就明白了,要想减少损失,就是要减少这些情绪因素的干扰。而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来自于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担忧,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找到一种方法,跟不确定性相处。

接下来,第三部分,我们就来说说这些办法。

有三种方法可以处理这种不确定性风险。第一种是工程法。你可以想象一个工程师的工作,他们总会试图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所以,工程法就是尽可能控制影响结果的变量。第二种叫作赌博法,这种方法与工程法完全相反,它纯粹是碰运气,把未来看成一场赌博。当然,这两种办法,显然都有点极端。前者对分析能力要求太高,后者又索性放弃分析,完全是碰运气。而第三种方法,叫投机法,介于二者之间。注意,这里说的投机是个技术上的中性词,不带有任何贬义。它的特点是,既不完全依靠科学法则预测未来走向,也不是对未来的结果一无所知,它会对不确定未来作出理智检视和系统分析。成功的投资、成功的交易、成功的套利,都或多或少是运用投机法投资的结果。接下来,咱们就重点说说这个投机法。

投机法怎么使用呢?这需要你提前谋划,在行动之前就理性判断是否要做某项交易,到底什么时候要买进或卖出。说白了,就是虽然你不能掌控整场游戏,但什么时候参与,什么时候退出,这些大事你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而且要尽早把它确定好。

而且,你还会发现,你跟市场之间的这场博弈,它不可能是完全公平的。为什么?因为市场是一个系统,而你只是一个个体。那么在这场博弈中,怎么才能赢呢?这就需要你不再以一个个体的身份去面对市场,而是尽可能也把自己升级,把自己也打造成一套稳定的系统,然后再去和市场博弈。

什么叫把自己也升级成一套系统呢?你可以想一个问题,赌徒为什么赢不了赌场呢?其实,特别简单,这是两套系统。赌徒是一套经验系统,一套运气系统,就什么事全靠碰运气。赌场是什么?那是一套数据系统。每一个环节背后都是有科学的数学计算的。所以,赌徒是永远赢不了赌场的。那怎么才能赢?你就得把自己升级成一套数据系统,有清晰的步骤,然后坚定地去执行它。放在投资市场里,也是一样的道理。你需要先定下原则,然后之后不管发生什么,你都要告诉自己,我要坚守这套原则,一点都不能变。

比如,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就是桥水基金创始人,大名鼎鼎的瑞·达利欧,他就在《原则》这本书里提出,说你需要思考你的决策原则,然后把这些原则写下来,贯彻执行。同样,在进入市场之前,你也需要先定好这些原则,最好根据这些原则,把你制定的计划拿笔写下来。后面不管发生什么,都不要随意更改。比如,你需要确定的是在市场中你的投资目标到底是什么?打算赚多少钱?准备投资哪类东西?是投资股票、债券,还是外汇、期货?还有,赔掉多少钱之后,就果断抽身离开?这些问题在投资之前,就要确定好。

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其实归纳起来就一句话,想要减少亏损,就必须得提前做好计划。你必须提前预想,万一某些事情发生,你要采取哪些行动。而且注意,当这些情况真实发生时,一定要坚决按照自己事先定下的原则去行动。

Image

好,说到这,这本《止损》的主要内容,咱们就说的差不多了。
回顾一下,咱们今天回答了三个问题。首先,咱们从作者的真实经历出发,说了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学习经验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那些成功的经验不一定能让你成功,但是那些导致失败的问题一定会让你失败。然后,我们说了小亏损演变为灾难性损失的过程,分析了外在亏损转变为内在亏损的五个阶段和三个重要的心理谬误。最后,咱们说了减少亏损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提前制定原则,避免冲动行事。
其实刚才说了那么多,这本书归根结底,给人最大的叮嘱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借用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里提到的一个理论,那就是人的大脑其实分为两套系统,一套是由直觉、情绪主导的快系统;另外一套,是由理性、分析主导的慢系统,而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你要尽可能地让这套由理智主导的慢系统,在你的大脑中作决策,不要让快系统抢占了慢系统。
更深一步说,这本书带给人最大的反思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太习惯于用个体的视角去观察整个事情的全局。比如,在投资中,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整个投资市场,它是一套由无数人组成的一个庞大复杂系统。
其实,在读完这本书之后,你还会有另外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很多时候,你能不能在一场博弈中胜出,首先取决于博弈的双方,他们的层级是否对等。就像前面说的那个例子,就是为什么赌徒往往赢不了赌场?因为赌徒是个运气系统,而赌场是个数据系统。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给自己的系统升个级。也就是,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情绪驱使的个体,而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受数据、受计划、受原则约束的决策机器。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把你的整个决策过程升级成一套稳定的算法,把个体与个体之间博弈变成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博弈。这有这样,你的胜率才会变得更高。

好,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恭喜你,读完了一本书。

来源:得到听书
编辑:廖媛
二审:罗彦
三审:黎和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