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7, 2025

被美股空头盯上,AppLovin一度暴跌22%、盘中触发熔断

Here is the article.  

被华尔街市场认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做成功的应用公司AppLovinAPP)今天出现暴跌22%的原因是美国有两家不知名的调研机构Fuzzy Panda Research Culper Research 分别在今天发布做空AppLovinAPP)的研究报告

以下是美股投资网翻译整理Fuzzy Panda Research的报告内容:

做空AppLovinAPP):黑箱算法与黑暗广告实践我们相信科技巨头将终结这家广告技术公司的灰色帝国。

AppLovinAPP)是移动游戏领域的广告技术公司。近年来,该公司不仅实现收入暴增,EBITDA和现金流增长更为迅猛。惊人的财务表现使其成为华尔街宠儿,股价自2023年以来累计涨幅超3600%部分投资者和前员工甚至将CEO亚当·福鲁吉(Adam Foroughi)誉为"下一个扎克伯格"。但鲜有人真正了解AppLovin的商业模式。公司将其成功归功于Axon 2.0——一个连接广告主与开发者的"黑箱"机器学习算法。

我们的调查发现,Axon 2.0实为构筑在"广告欺诈"之上的空中楼阁。AppLovin涉嫌通过以下灰色手段牟利:

一、数据窃取:电商业务涉嫌剽窃Meta核心数据

  1. 通过SDK中间件窥探Meta广告数据:要求电商客户每月投入60万美元广告费参与测试,借此获取Meta成功广告样本

  2. 实时监控Meta竞价数据:通过MAX竞价平台获取Meta对每个用户的出价信息

  3. 数据融合工程:结合第三方数据商与自有追踪ID逆向还原Meta核心数据资产

  4. 机密研究显示:AppLovinMeta的电商定向相关性高达12.7个标准差(统计学上几乎不可能)


二、广告欺诈:异常高点击率的背后

  1. 操纵性广告设计:"关闭"按钮实际触发应用商店跳转(我们亲测验证)

  2. 程序化自点击广告:代码中存在自动触发安装的指令

  3. 30-40%的异常CTR:超行业标准10倍的点击率被专家直指"明显欺诈"

  4. 其他黑暗模式:包括无法关闭的广告、诱导误安装的UX陷阱等


三、儿童隐私侵犯:触碰法律红线

  1. 7-12岁女童推送色晴广告(我们设备测试证实)

  2. 非法追踪儿童:即使用户启用"禁止追踪",仍通过跨应用ID持续追踪

  3. SDK收集50+儿童特征数据:包括可用于设备指纹识别和位置追踪的敏感信息

  4. 数据流向第三方:与数据经纪商共享儿童画像信息


四、秘密直装计划:营收暴增的灰色引擎

  1. 与三星、T-Mobile等厂商合作:在用户无感知情况下预装应用

  2. 100%毛利率疑云:零成本安装可能虚增收入

  3. 代码实锤:源代码中多次出现"direct     download"指令

  4. 高管背景隐患:管理层与"间谍软件"公司存在历史关联


监管利剑高悬:三大科技巨头的致命围剿

  1. 苹果可能:下架违规SDK及游戏应用(涉及儿童追踪、隐私侵犯)

  2. 谷歌必然:封杀违反Play商店政策的SDK,堵死直装漏洞

  3. Meta即将:切断数据窃取管道,保护电商广告收入


投资结论:
我们做空AppLovin,因其商业模式建立在多重违规操作之上。当苹果、谷歌、Meta三大平台监管利剑落下时,这个依赖应用商店生态存活的中间商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其看似神奇的ROAS(广告支出回报率)实为欺诈性增长的镜花水月,终将随真相曝光而崩塌。

以下是美股投资网 StockWe.com翻译整理Culper Research的报告内容:

在过去的两年里,AppLovinNASDAQ: APP)以其革命性AI技术AXON 2.0迅速崛起,股价飙升500%。然而,Culper Research的深度调查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实:AppLovin可能依靠欺诈性广告策略和未经用户同意的应用安装机制推动其增长,而非真正的技术创新。

AppLovin的增长秘密:AXON 2.0AI还是烟幕弹?

AppLovin对外宣称其增长源于AXON 2.0黑箱算法,该算法据称能够极大地提升广告投放的精准度。然而,调查显示,AppLovin的成功可能并非源于AI,而是来自于以下两点:

  1. 强制性后门安装应用

    • AppLovin利用其合作伙伴提供的系统级权限,通过旗下AppHub平台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安装应用。

    • 这一手法被大量用户投诉,违反了Google Play的设备和网络滥用政策。

  2. 操纵电商广告归因系统

    • AppLovin要求广告商首先在Meta平台上投入60万美元/月以上,以便获取Meta广告数据。

    • 通过其MAX广告中介平台,AppLovin能够复制”Meta的广告策略,并将销售归因于自身,从而虚假夸大其广告效果。

    • 这一策略可能涉嫌侵犯用户隐私,甚至引发Meta的潜在反制措施。


技术分析:AppLovin如何操控安装机制?

1. AppHub的秘密:如何绕过Google Play商店?

  • AppLovin2022年推出Array,与手机OEM厂商(如三星、OPPO)合作,将AppHub作为系统级应用预装在新设备上。

  • AppHub被赋予INSTALL_PACKAGES权限,允许其绕过Google     Play商店直接安装应用。

  • 通过更新SDKAppLovin让其合作开发者的游戏自动绑定AppHub,使这些游戏也能执行相同的直接下载操作。

  • 这一机制最终形成一个循环:当用户点击广告时,游戏会借助AppHub权限,直接在设备上安装应用,而用户往往毫不知情。


2. 证据链:大量应用无声安装,全球用户投诉激增

  • 许多热门游戏(如《Subway     Surfers》《8     Ball Pool》)的APK文件中包含“Bind     to AppHub”权限。

  • 用户在RedditT-Mobile论坛等多个平台投诉,称游戏自动下载未知应用”“广告点击后自动安装其他应用

  • 统计数据显示,在AppHub拓展到巴西、印度市场后,特定应用的下载量在当地出现异常激增,与AppLovinOEM合作扩展时间点高度一致。

电商广告业务:精准投放还是数据操纵?

随着移动游戏增长放缓,AppLovin试图将其模式扩展到电商广告。然而,调查发现其策略并不透明,存在重大问题:

  1. 要求广告商在Meta平台上高额投放

    • 只有在Meta广告投放超过60万美元/月的企业才能参与AppLovin的电商推广。

    • 这种做法的目的可能是获取Meta用户数据,以便优化自身广告归因模型。

  2. 利用Adjust归因系统自我审查

    • AppLovin要求广告商使用其Adjust归因系统,以确保其广告效果数据可控。

    • 由于Adjust也是AppLovin旗下产品,这种做法等同于自己批改自己的作业,缺乏独立性。

  3. 有限开放政策,防止数据泄露

    • AppLovin至今未向所有广告商开放该项目,业内人士猜测是为了避免曝光其广告归因的操纵手法。

    • 一旦更广泛的广告商加入,效果可能难以维持,市场可能迅速发现AppLovin的数据操纵行为。


Culper Research揭示,AppLovin CEO Adam Foroughi的职业历史充满争议:

  • 2004年,他曾在Gator(后更名为Claria)工作,该公司是最早的间谍软件(spyware)提供商之一,因未经用户许可投放广告而臭名昭著。

  • 2009年,他创办的Social     Hour欺诈性广告Facebook封禁。

  • 过去两年,AppLovin内部人士套现近20亿美元,而其主要股东KKR已完全退出,抛售价值73亿美元的股份。

这些迹象表明,AppLovin的高层可能早已意识到公司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因此选择高位套现离场。

行业影响与监管风险

如果Culper Research的调查结果属实,AppLovin可能面临多方面风险:

  1. 监管调查

    • Google可能会因未经用户同意的安装行为封禁AppHubAppLovinSDK

    • Meta可能会因数据滥用问题限制AppLovin对其广告数据的访问权限。

  2. 投资者信心崩溃

    • 如果市场发现AppLovin的增长是通过欺诈手段实现的,其股价可能会像过往的科技泡沫公司一样迅速崩盘。

    • 机构投资者(如KKR)已提前清仓,这可能暗示内部人士早已对公司前景失去信心。

  3. 用户信任危机

    • 公众对未经授权安装的敏感度越来越高,AppLovin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广泛的抵制。

    • 负面新闻的发酵可能导致用户卸载相关应用,从而影响AppLovin的收入来源。

结论:AppLovin的未来堪忧

AppLovin的成功并非来自真正的AI突破,而是利用了隐蔽的技术手段进行市场操纵。然而,这种模式一旦被揭露,可能会迅速崩溃。

未来,投资者应警惕以下几点:

  • Google是否会对AppHub采取行动?

  • Meta是否会限制AppLovin获取广告数据?

  • 监管机构是否会介入调查AppLovin的行为?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AppLovin的股价可能会经历一次历史性的暴跌,成为又一个因欺诈曝光而崩盘的科技泡沫案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