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 is the article.
问:现在我想回到风险管理这个问题上,分批入场对你的来说是一种有用的风险管理方式,也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但是我想引入一个更高层面的问题,你如何去定义市场风险,你又是如何寻找管理这种市场风险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包含了很多东西,但是我觉得探讨一下很重要。
Brian Lee:
我认为都还好,对我来说,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到头寸大小的管理上。要知道,(无论市场如何),头寸大小的管理是你可以控制的,你可以决定在任何一笔交易中最多损失多少,衡量你在哪里止损,以及根据对应损失决定交易多少股,这是都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对我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在交易当中最积极的部分就是衡量如何让自己能够有一个正确的头寸规模。这不只是就头寸谈头寸,最关键是涉及到如何才能真正长期盈利。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加仓问题非常犹豫,但是对我来说,如果单笔交易没有达到我的满仓要求,我都会视为一次失败的交易,因为如果在交易中没能建立起你的最大头寸,事实上也是风险的一种类型,所以对我来说所有的问题都在围绕着头寸规模展开。
第二点是要完全接受你在交易中所承担的风险。我喜欢使用账户百分比来计算风险,这样我就会知道要承担的是什么样的风险,我知道如果出现回撤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愿意在当天承担多大的回撤,每笔交易最大愿意损失多少,所有这些都会被考虑在内。也就是说在进行每笔交易时,我都知道自己的风险承受力有多大,愿意承担多少的账户变动,而所有的这些都是从头寸规模的管理开始的,这样你就知道执行交易时必要的资金要求是什么,而不会把注意力放到价格上涨或下跌多少上去,因为最终你能够控制的只有你愿意亏损多少。所以这才是第一要务。
问:你说通常你一次会交易4支股票,最多持有4-6支股票,你是不是会在每支股票上面平均分配资金?我想表达的是,对于那种真正很强的设置,比如B+或者A+级别的设置,你会希望投入的资金比例占你账户的多少?你会根据设置的不同来调整愿意交易的头寸规模大小吗?
Brian Lee:
通常情况下,我愿意承担的风险占账户比例在0.75%-1.5%之间,最多偶尔会在非常喜欢的设置上面翻个倍,比如说达到3%。以前我承担的风险更大,可以达以4%,但后来我意识到对于低胜率的策略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回撤风险。所以,任何时候当我计算出每天可以承担的损失总额后,我还会进一步思考,如果有可能连续2-3天承担这样的单日最大损失,自己还愿不愿意接受这种回撤,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就会重新考虑自己的头寸规模。这样思考过后,我就更容易接受30%胜率下的账户回撤,也更容易执行交易策略。对我来说,目前的风险管理策略是恰当的。
但是我看到很多人会认为这种愿意承担的风险比例太低了,依我的经验看,如果你的交易策略是按照我所说的朝渐进式风险曝露的方向进化,很多时候即使只有1%的风险敞口,也会消耗掉你所有的可买资金。所以对我来说,如果要承担更多风险我的策略也就无法执行了。
问:虽然我们都已经了解了风险回报关系,但是能不能请你进一步讲解一下按照风险倍数关系思考交易的好处?
Brian Lee:
R通常用于代表你在一笔交易中愿意承担的风险,如果你愿意承担50元的风险,可以把50元称为1R,这样当你赚到100元时,相当于赚了2R,在损失方面的表达也是一样的。理想情况下,我们会希望只亏损50元,即-1R。但是我的方式是用R来代表账户的某个百分比,很多时候更容易产生复利效应,对于理解账户增长和回撤都更有利。因为当你产生更多获利交易时,你每天承担的风险跟踪的是账户余额,会更愿意在市场对你有利时跟踪赢家交易,而当市场不利时,你会缩小头寸规模,从而减轻亏损。市场不利可能有各种原因,个人选择及操作错误,心理错误等,总之对你的交易来说是不利的。所以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包容很多因素让你进行头寸调整,恰恰这点是很多交易者都没有想明白。不要担心去所谓自己的头寸规模是否正确,会不会让自己赔光这种问题,这样对你的交易心理会更有利,会让你更专注于你的交易执行。只要你能够理解R在整体账户中所代表的真正含义,你的账户复利会非常快。所以我非常推荐这种思维模式,我知道很多成功的交易者也使用同样的思维方式。
问:谈到交易执行的问题上,你有没有在交易或者执行上产生顿悟的那种时候?对我来说就有过这种时候,前两年在市场开盘前我的重点名单上可能有10-15支股票,现在我会严格把这个名单限制在3-4支股票以内,这对于我的交易和交易信心的提高产生了让人惊讶的变化。当然,我也可能错过了其他的一些交易机会,但我在自己更关注的股票上面有了更好的执行。除了刚刚讨论的风险回报关系思维方式以外,你有没有出现过其他的这种思维突破?
Brian Lee:
我认为系统化你的策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它会有助于平衡你在市场休市之后的工作,有助于将这些工作在市场上转化为你的业绩。如果你在盘后产生了一个想法/策略,这时你可以做很多事,你可以进行市场回测,特别是在周末时间你可以去回看所有想要去抓住但没有成功的股票,可以大致了解它们的表现如何,你也可以收集一些统计数据。一旦你有了这些数据,有了对于市场的直观化的了解,会让你对自己的策略更有信心,也更具有对市场的洞察力。
对我来说,做这些工作会让我对市场产生迥然不同的观察。我是从一个小的资金账户开始,随着我对自己的交易系统越来越有信心,这些工作让我可以扩展到更多的股票交易上去,如果我专注于这些事情本身,就越来越能够让自己管理更多交易。我认为这是时间推移,随着自身技能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东西。对我自己来说,会非常强调执行,这是当每天收市后我第一时间要去总结的事情。不管是为什么没有抓住这支票,为什么不能参与,还是为什么没有安排好正确的头寸规模等问题,我都会在盘后认真去思考。如果我有10支股票需要同时去管理的话,我也认为自己应该管理得好,不敢说会管理得很完美,但我认为我的系统化工作方式可以帮助我做好这件事情。同样的,当你真正有了风险回报关系的思维,再加上渐进式风险曝露的头寸管理方式,你就会开始意识到单笔交易对你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假设说我有10笔头寸,但其中5笔只是初始头寸,我一般只是设置好止损,甚至都不会去关注它们。如果其中某笔交易发出了确认信号,可以满仓,我要做的就是点击买入键,调整止损,然后让它自己工作。因为如果你根据更长的时间框架去思考,当然你们的交易时间框架比我大得多,说起来也有点搞笑,但我不会对任何单笔交易进行微观管理,只会在需要建立头寸和止损时出现,剩下就是让股票自己照顾自己。很显然这可能有点属于机械化的操作,我只在取消订单或者走势出错需要调整的时候才会去干预,大多数情况下我都像是只是在照顾自己的系统,我把自己看作是一只只支按按键的猴子。有人问过我能不能将我的交易系统形成某种算法,但真正对于类似于建仓加仓这样的东西,完全无法系统化,因为判断这个需要大量的经验,比如理解什么是良好的形态结构。
我花了很多年时间才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让亏损股少输,让赢家股奔跑”,现在我可以很轻松地做到这一点。有些人觉得我应该睡好一点,让自己在交易时的头脑更加清醒等,但很多时候其实我并没有太多睡眠,比如出去休假了两周没有交易,但我的交易系统可以帮我解决很多问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