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 is the article.
在本书《结论》一章里,作者提到一部赌博电影。最后的场景年轻人挑战赌王,顺风顺水的年轻人手中拿到一把“葫芦”,只有当赌王手中是同花顺(牌面已经开出不可能是金刚)时,他才会输。
于是年轻人抓住这击败赌王的机会,ALL IN!赌王开牌,同花顺!
作者喜欢这个一点都不正能量的电影,可以理解,他看到了他自己。
1983年,同样年轻的作者吉姆·保罗下注豆油市场行情一路顺风,每天醒来钱都自己增长。他在房车里边度假边用电话跟市场保持联系。每天都在赚钱,从3万到5万再到最多的一天,保罗赚了24.8万元。此时他身价也不过百万美元级别,这时该有多么志得意满?
他也算市场上的角色,用点手段打探出对手盘是理查德·丹尼斯。
你知道他什么反应吗?年轻的保罗大呼:“我们要让理查德·丹尼斯出局!干掉他,我们在交易市场上就名垂青史了!”
理查德·丹尼斯是谁?
从400美元赚到2亿的传奇人,80年代他正如日中天。故事的结局跟那个电影一样:这位“海龟交易法则”的开创大佬,再一次演绎了“姜还是老的辣”这个道理。
正是这次惨败,才有了这本书。要不然保罗还是边赚钱边声色犬马,哪会有空写书?
这本书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者小传:从小时候当球童到30出头就在芝加哥有一席之地,兵败丹尼斯之手为止。
第二部分是经验教训,主要谈了对亏损、风险和心理因素的看法。
第三部分是做好交易的一些建议。
作者痛定思痛之后的研究发现:成功的交易者各自使用自己的方法,并没有确定统一的方法(第5章第一节:专业人士怎么赚钱?)。他发现非常顶尖的专家甚至在互相打擂台:坦普顿说要分散,巴菲特说要集中;林奇说要越跌越买,奥尼尔说这样很业余;吉姆·罗杰斯说没人能够靠趋势赚钱,保罗·琼斯连连摇头。
保罗把这些专家的话翻来覆去地看,终于发现这繁花迷人眼的种种技巧里密密麻麻地重复写着两个字:止损(正是本书的题目)!
这些大佬在赚钱的方法各不相同,但在不亏钱的看法上确是高度一致:必须严格止损!
于是作者恍然发现:亏钱的人都是相似的(不止损),而赢钱的人各有各的赢法。
可不是吗?如果那次豆油之战,事先做好止损,绝不会亏到负债40万。
作者在这个核心观点的基础上,另外又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集中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1,外部损失和内部损失。譬如你买多黄金,结果金价下跌,亏了钱,这就是外部损失。但你因此情绪不稳,报复性交易,这就是外部损失转变成了内部损失。
2,内在损失五阶段。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总结得很准确,只看字面意思就能理解。
3,个别事件和连续过程;投资、交易、投机、投注和赌博五项活动。这两组概念是相互联系的,投注和赌博就是个别事件(压完大小一开结果就结束),而剩下的三样主要是连续过程(在结果出现之前要不断下注)。前面的事件,天然有止损,而连续性事件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设置止损。一次没有止损的投机,跟红眼赌徒不断下注的性质是一样的。
4,固有风险和自创风险。也很简单,投资有风险的风险就是固有风险,你XJB投资的风险就是自创风险。当然,作者比我解释得要更系统很多。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王石先生代表企业家群体提出了著名的王石之问。
保罗在这本书里也问了同样的问题:“这世界上,有两种奖励:一是名;一是利。你在市场上根据事实猜对每一次行情,是想获得大家的赞许,还是想在市场上赚钱呢?你感兴趣的,是心理上的奖赏,还是金钱上的报酬呢?”
书的最后作者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各位要记住,参与市场不是了为了证明自我,证明自己的对错,也不是要找娱乐。参与市场是为了赚钱,也因此需要制定计划来执行决策。”
就是我们中国长者常说的:闷声大发财,这是坠吼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