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29, 2024

做股票投资 别下错了“锚”

 Here is the article.

不论是新股民还是老股民,都很有可能会受到两条认知偏差的影响,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进而可能误导投资决策。


这两条重要的认知偏差,一条被称为“马后炮认知偏差”;一条便是“锚定效应”。上期节目我们已经谈到了“马后炮认知偏差”,今天我们来看“锚定效应”。


什么是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判断的时候,会更看重某些初始位置的信息碎片或者参照点,将自己的认知锚定于此。当投资者在做一个决策时,因为存在不确定性,很容易依赖那些容易获得的信息,从而导致判断出现偏差。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可以说明锚定效应的影响。


让一组实验对象在5秒钟之内估计1X2X3X4X5X6X7X8的结果,再让另一组实验对象在5秒钟之内去估计8X7X6X5X4X3X2X1的结果,实验结果持续显示第一组给出的估计值会显著低于第二组。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第一组以最先见到的数字“1”为锚,而第二组以最先见到的数字“8”为锚。如果是慢慢去计算,相信两组的调查结果就不会有偏差了,因为这是很简单的算术题,但如果让人们在短时间内去进行速算,最先见到的数字在头脑里形成了锚定效应,就会影响人们对结果的判断。


此前我在《易说》节目中谈到过人们在做决策时,有两套系统,系统一是快思考,系统二是慢思考,做投资更需要慢思考,在快思考的状态下,人们更多是依靠直觉,情绪影响会很大,锚定效应更容易在这种系统中发生影响。


几种锚定效应影响


下锚是人的本能,但这个本能在投资中却特别容易起负面作用。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对股票交易的成本下锚。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的股票投资操作,是不是对成本价特别看重?


有些投资者采取的交易策略是,只卖掉那些在涨的股票,留下那些亏损被套的股票,心想这些股票涨回来我才会卖掉。但实际的情况很可能是,当这只股票确实经历了很久的调整之后,慢慢终于涨回了之前的成本价,投资者一看,终于到了我心理的价位,赶紧卖掉吧,至少没亏钱呀。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再回头去看这只股票,居然比我卖的时候已经高出很多了,这不是踏空了吗?于是开始懊悔不已,这就是又陷入了我们在前一期节目中分析的“马后炮认知偏差”陷阱里了。


所以说,做股票投资,没有一套可行的交易策略,随波逐流,让情绪来操控自己,很容易在行情起起伏伏中焦虑不安,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还有一些投资者,虽然很看好某只股票,但是一看之前这只股票已经有很高的涨幅了,比如几个月之内已经翻一倍了,就望而却步,坚决不敢追高。这种情况也是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对一个可能不那么重要的初始价格信息下了重锚,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一只股票的前期涨幅和目前它的内在价值其实没有关系。


所以彼得·林奇曾经建议投资者们,在选股票的时候应该自带“脑部修正液”,把股票之前错过的涨幅在脑子里给抹掉,然后才能心平气和地看看眼下这个机会值不值得投资。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看起来重要的数据可能会成为我们下错的锚,比如股票的一些历史价格区间、历史估值水平等等。


如果是价值投资者,就得通过严谨的方法去对股票的内在价值做估算,然后以此为锚,当价格低估,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时,再考虑投资。而不是很简单的让一些容易得来的数据信息成为头脑里的锚,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